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我深刻体会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指南针”。在参与“激扬青春话新风”活动的过程中,我结合驻村工作、民生服务、政策落实等实践经历,对年轻干部如何以群众路线为根本遵循,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有了更深体悟。
以思想铸魂为根 在扎根群众中厚植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本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学习过程中,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规定书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秉持全面系统学的态度,对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探究;开展深入思考学,不断挖掘理论内涵;注重联系实际学,将理论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精准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实干担当为要 在服务民生中锤炼务实作风
作为一名选调生,初到基层时,我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更多停留在文件字句上。直到真正走进田间地头、融入群众生活,才深刻体悟到:八项规定精神的本质,是党对“人民至上”初心的坚守,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纲领。
记得第一次参与低保核查时,面对厚厚的档案资料,我习惯性地按程序比对数据、填写表格。然而,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村民老张颤抖着掏出药费单据说:“我这病拖垮了全家,可低保名单里咋总没我?”这句话如当头棒喝,让我意识到,若只是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再严谨的程序也可能背离群众真实需求。翻阅台账发现,某村干部因“怕麻烦”,直接沿用往年数据,导致3户因病返贫家庭被遗漏。这让我反思:形式主义的“懒政”,根源在于脱离群众的“思想惰性”。
以新风正气为标 在对标对表中强化查摆力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在于精准发现并解决问题。我将把此次学习教育与开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有机结合,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协同推进。同时,重点排查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方面存在的具体表现。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实、找透。
驻村第一天,一位老党员拉着我的手说:“干部脚下沾多少泥土,群众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真诚互动中。我将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时刻以初心使命为指引,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把自己全面摆进学习教育中,把职责摆到位,把工作摆进去,把思想摆端正。深刻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根源、工作作风、制度执行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以修身正己为本 在知行合一中永葆青春本色
八项规定不是书斋里的玄思,而是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双手托举民生的知行合一。唯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浸润为民情怀,才能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让青春绽放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彩。
驻村走访中,一位脱贫户执意要送自家种的红薯表达感谢,我婉拒时说:“您的心意比红薯更甜,但纪律红线不能破。”这让我更加明白:守住廉洁底线是对群众最大的负责。这些实践让我深刻体悟到,年轻干部的“第一粒扣子”必须用为民初心来系紧,用群众满意来检验。
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我将始终牢记“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全是办法”,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倾听民声,以“事事紧抓不放”的使命感纾解民忧,让青春在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奋斗中绽放光彩,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贡献青春力量!(李世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