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惠济区迎宾路街道商户代表
为区委巡察组工作人员送来锦旗
2025年9月29日,一个普通的秋日清晨,惠济区委巡察办的办公室里却因几位特殊“客人”的到来,而显得格外温暖。几位商户代表将写着“惠济清风,巡察有力;百姓知音,正义卫士!”的锦旗,交到巡察干部手中。那一刻,他们所有的艰辛与等待,都化为了理解和信任。
这面锦旗,为一段持续多年的“押金拉锯战”画上了句号。
时间拨回到2025年7月,四届区委第十二轮巡察工作正式启动。第三巡察组的干部李瑞彩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穿行在负责巡察的街道和村镇之间。一次在迎宾路街道一家市场的随机走访,让他们无意中触碰到了商户们心底一块多年的“心病”。
原来,这家市场入驻之初,每家商户向市场管理方缴纳0.5万元至2万元押金。因市场经营不善,市场管理方层层转租,商户与市场合同到期后,市场未与商户续订新合同,但缴纳的押金却迟迟不见退还。商户多次找现市场管理方退还押金,但现市场管理方与原管理方相互推脱扯皮,造成商户多年来持续上访求助。
“媒体、派出所、法院…我们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商户刘先生摇着头,脸上写满了三年维权路带来的疲惫与无奈。“跟巡察组的同志反映,说实话,当时也没抱太大希望,只是习惯性地‘再试一次’。”
然而,正是这“再试一次”,带来了转机。
巡察组的工作人员没有把这当成普通的商业纠纷,而是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是群众实实在在的权益受损,是基层治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堵点”。李瑞彩和同事们立刻行动了起来。
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成了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期”。他们一次次深入市场走访核实,一层层梳理历史脉络和合同关系。为了厘清责任,巡察组主动搭建平台,将街道、司法所、市场监管等部门请到一起,召开专题协调会。终于,通过多次碰头、磋商,责任主体得到明确,退款程序得以启动。
当商户们终于拿回那笔“以为再也见不到”的押金时,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拿到钱的那一刻,感觉这口气,终于顺了!”李先生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故事并未结束。推动退款的同时,一份沉甸甸的巡察建议也摆到了相关镇办的案头:必须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堵塞制度漏洞,从根源上避免“新官不理旧账”和因转租带来的风险,保护好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从满怀无奈地“试试看”,到满怀感激地送上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几位商户的感谢,更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巡察监督的路上,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头等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才能换来群众心底那份最珍贵的信任。(惠济区纪委监委 李瑞彩 陈华云)